圓弧錐齒輪加工的現狀
加工圓弧收縮齒時的端面銑刀盤比較熟悉,用的是成形刀片,刀刃位于刀盤的軸截面內,頂刃曲線是圓柱螺旋線,側刃后面是阿基米德螺旋面,每次刃磨時只需刃磨前刀面,調整接觸區長短時用墊片改變刀尖直徑。很多刀盤都能代用。擺線等高齒的刀盤使用刀條 ,刀刃、前刀面、主刃側面、副刃側面、頂刃后面、突端、刀尖圓角,都是在磨刀機上直接磨出來的,每次刃磨后還要去重新涂層。這種刀盤不僅刀盤體的制作要比成形刀刀盤體困難得多,刃磨刀條的磨刀機也遠比原來的磨刀機復雜。除了磨刀機,樣刀還要在測量中心上測量,以后的刀條都要與樣刀進行比對以保證整盤刀條的一致性,最后在裝刀機上進行裝配。整個系統比原來使用的圓弧收縮齒的刀盤系統復雜得多,因此刀盤體的設計和制造,磨刀機、裝刀機的提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嶄新任務。
過去圓弧收縮齒加工時,齒輪副接觸性能的好壞主要是在檢驗機上看接觸區,聽回轉時的聲音,對齒輪精度和齒面的具體形狀無法測定。自20世紀90年代齒輪測量中心出現以來,它就成為錐齒輪制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齒輪質量的保證。現在不僅可以用它測量錐齒輪的精度,而且可以測量齒面的形狀。就是在齒面的某一區域內畫出一個5×9或更多的網格,計算出理論齒面上這些網格點的坐標和法線方向,在齒輪測量中心上則可以測量出實際齒面在理論齒面各離散點的法矢方向相對于理論齒面的齒形誤差,并繪制出誤差圖形。
根據誤差情況對齒輪加工參數進行反調計算,然后對齒面進行修正,直到滿意為止。國內生產測量中心的廠家不少,但與 Klingelnberg 公司生產的測量中心相比,差距太大,其性能和水平都需要大幅提升。銑齒機、磨齒機、磨刀機的信息量都比較大,齒面測量的信息量更大,這些數據靠人工的方法通過鍵盤輸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出錯,所以要把它們用一個局域網連接起來,讓信息在這個局域網中流動。同時,錐齒輪的制造采用切齒( 磨齒) 加工→齒形誤差測量→誤差反調修正→再次切齒( 磨齒) 加工的閉環制造模式,保證實際加工齒面與理論設計齒面的基本一致,這就是“數字化集成制造”或者稱之為專家系統。這點在 Gleason 和 Oerlikon 提供的裝備和技術中已經達到了,也幫助國內一些工廠建立了這樣的閉環系統。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必須在這幾個方面努力,創建自己的數字化集成制造系統。原來那種機床、刀盤、量儀和軟件分屬不同單位,相互之間很少聯系的單機模式將無法滿足中國錐齒輪設備國產化和中國錐齒輪生產現代化的要求。